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热点 >

最新:有高血压的人,在预防脑血管疾病时,轻易碰到的4个误区

2023-04-11 06:45:00 来源:宠物养成

脑出血、脑梗塞两种脑血管疾病,统称为脑卒中,是致死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。而在“三高”之中,高血压是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,在中国患高血压的人群已经超过了3亿,同时高血压也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。

许多高血压患者与华子探讨,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但是在于这些患者对话中,华子发现许多的高血压患者在预防脑血管疾病时,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,并不能准确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误区一、多运动预防疾病的效果会更好

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会进行运动,以为运动会强身健体,有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疾病,但实际上,不相宜的运动反而会增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风险。华子在值班的时候,常常在清晨时分看到晨练的白叟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而送到病院急救。

原因就在于,清晨人体血压本身就会天然升高,是高血压患者的“危险时刻”。高血压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清晨运动和剧烈运动,否则会引起血压骤升,诱发危险。而且血压没有控制到正常范围的人,也不建议进行运动。建议有高血压的人运动时间不要过早,而且要选择温顺的有氧运动,避免过于激烈的流动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误区二、过度相信保健品的降压效果

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跟华子说,他们担心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太大,所以在使用保健品来控制血压。我们国家对于保健品的定义,是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“食物”。有些优质的保健品可能会产生一些降压作用,但并不能作为独一的预防疾病的手段。

所以在使用保健品的时候,大家要“留个心眼儿”,不要放松对血压的监测。降压治疗的获益,来自于血压降低的本身。假如保健品并不能不乱地控制血压,那么在医生的指导下,准确地服用药品才是预防疾病发生的“正道”。

误区三、中药比西药的副作用更小

有不少患者偏向于选择中药治疗,以为中药的作用温顺,比西药的副作用更低。这种认知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西药的仿单不同所决定的。西药在上市前,会经历多种临床试验,对药理、毒理、安全性等多方面作用进行验证,然后把所有的副作用都会写入仿单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而许多中药并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,只要用与古代医籍记载的相同方法制备出来即可,所以仿单上的副作用只会写上“尚不明确”。但中国自古就有“是药三分毒”的说法,中药并不是完全无毒,只是古人熟悉不足,也缺乏有效的试验。实在在病院里常常会碰到,由于服用中药不恰当造成肝肾损伤的患者。

在许多疾病上,中药都有着独到的功效。但对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高血压,选择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都更明确的西药,更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,以及对副作用的预防。

误区四、血压降得越低防病的效果越好

有些高血压患者,以为既然血压越高危险越大,那么血压越低危险就越小了。但实际上,血压需要不乱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以,降得过低反而可能增大脑梗塞的发生几率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40/90mmHg以下,最佳控制目标为130/80mmHg以下,但要控制血压不要低于110/60mmHg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而且降压的速度也要缓慢,慢性高血压者的脑血管,已经习惯于较高的血压。假如降压速度过快,会使脑供血下降,反而可能诱发脑缺血、脑梗塞的发生。所以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,缓慢把血压降下来。假如降压过程中泛起了头晕、黑视等大脑缺血的症状,要及时找医生检查,调整药量。

综上所述,有高血压的人在长期规律服药控制血压,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时候,要避免这4个常见的误区。最稳妥的方法,是常常与医生沟通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。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题目,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。我是药师华子,欢迎关注我,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
脑出血、脑梗塞两种脑血管疾病,统称为脑卒中,是致死致残率都非常高的疾病。而在“三高”之中,高血压是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,在中国患高血压的人群已经超过了3亿,同时高血压也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。

许多高血压患者与华子探讨,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但是在于这些患者对话中,华子发现许多的高血压患者在预防脑血管疾病时,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,并不能准确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
误区一、多运动预防疾病的效果会更好

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会进行运动,以为运动会强身健体,有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疾病,但实际上,不相宜的运动反而会增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风险。华子在值班的时候,常常在清晨时分看到晨练的白叟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而送到病院急救。

原因就在于,清晨人体血压本身就会天然升高,是高血压患者的“危险时刻”。高血压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清晨运动和剧烈运动,否则会引起血压骤升,诱发危险。而且血压没有控制到正常范围的人,也不建议进行运动。建议有高血压的人运动时间不要过早,而且要选择温顺的有氧运动,避免过于激烈的流动。

更多内容↓↓↓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中公科学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