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又到了“春招”季,毕业生就业话题持续被社会关注。就业是民生之本、财富之源、稳定之基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。(3月28日 新华网)
未雨绸缪早动手,多管齐下,多点开花,及时化解就业困局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,决不能高枕无忧,而是要立刻行动起来。近期各地的稳就业举措,让我们看到了信心和力量。从政策方面向用人单位推广就业补贴,到教育部门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毕业生招聘会,再到全国高校书记校长马不停蹄,纷纷参与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。各高校负责同志主动走进园区企业,建立合作,拓展岗位,使教育系统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,更好改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,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资源。措施得力,及时跟进,为共同破解就业难题打下一个个坚实的基础。
稳就业,政策到位,热心帮扶不可或缺。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是教育系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,有助于毕业生明确职业意向、提早做好就业准备、提升就业竞争力。促进大学生就业,一方面,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持续发力,继续保持稳就业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让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个大学毕业生;另一方面,适时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指导。我们应该看到,很多学生长期潜心于学习,对社会的就业政策并不十分了解,及时释疑解惑大有必要。据悉,教育部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,持续播出“互联网+就业指导”公益直播课,设立就业政策、就业形势、求职技巧等主题,截至目前,已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组织开展18场公益直播课,超过7400万人次收看。与此同时,各高校也将就业教育作为“三全育人”的重要内容,开展以“成才观、职业观、就业观”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,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。
作为大学生要学会理性务实,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。当下,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陷入就业困境,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职业观颇有干系。有的宁肯待在家里啃老也不去工作,怕丢了自己的面子,有的对职业挑三拣四,没有如意的工作不去,这些都不足取。大毕业生们应该看到,由于疫情原因,很多企业并不景气,有的甚至通过裁员和降薪来维持生产经营,在这种情势下能找到一份工作要好好珍惜。同时,作为大学生,尤其一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,想找到一份光鲜的职业,这种心情可以理解。但是,就业之后再择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一来帮助家里减轻经济负担,二来边工作边积累经验,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再去改变职业形态。学会理性和务实应成为大学生们的“求职姿势”。
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,应齐抓共管,多方联动。面对就业严峻形势,需要多措并举,多方发力,如此才能化解就业困境,答好当代大学生就业这个必答题。(李红军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中公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